PP塑料杯子推荐使用纳米银抗菌剂或载银磷酸锆抗菌剂等复合型抗菌剂,这些抗菌剂具有广谱高效、安全环保、耐热性好等特性,能满足食品接触安全要求,并通过母粒法或直接共混法添加到PP塑料中。
一、抗菌剂类型与特性
无机抗菌剂:
- 代表产品:纳米银抗菌剂、载银磷酸锆抗菌剂。
- 特性:
- 广谱高效: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超过600种菌类有优异的抑杀效果,抗菌率可达99.9%以上。
- 安全环保:符合ROHS指令,无毒无味,急性经口毒性LD50(mg/Kg)>5000,无皮肤刺激性,无制癌性,可通过FDA检测。
- 耐热性好:可经受300℃高温,在塑料挤出和加工过程中不分解变质,适合PP塑料的高温加工工艺。
- 持久性强:通过缓释技术或特殊包覆工艺,实现抗菌成分的持久释放,抗菌效果可持续数年。
有机抗菌剂:
- 代表产品:季铵盐类、胍类、酚类等。
- 特性:
- 杀菌速度快:能迅速杀灭细菌,但存在耐热性差、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
- 适用性有限:更适合对耐热性要求不高的非食品接触塑料制品。
二、推荐抗菌剂与添加方式
推荐抗菌剂:
- 纳米银抗菌剂:添加量为0.5%~1.5%,适用于PP、PE、ABS等多种塑料制品,具体请咨询技术经理。
- 载银磷酸锆抗菌剂:通过将银离子负载在磷酸锆的多孔结构中,实现银离子的缓慢释放,延长抗菌时效。
添加方式:
- 母粒法:
- 步骤:先将抗菌剂与载体树脂制成抗菌母粒,再将抗菌母粒与PP树脂混合加工。
- 优势:抗菌母粒中的抗菌剂分散均匀,可提高抗菌剂在PP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改善杯子的抗菌效果和力学性能。
- 直接共混法:
- 步骤:将抗菌剂与PP树脂直接混合,然后通过注塑、挤出等加工方法制成抗菌PP塑料杯子。
- 优势:操作简单、成本低,但抗菌剂在PP中的分散性较差,可能影响杯子的力学性能和抗菌效果。
三、应用案例与效果评估
应用案例:
- 食品级PP塑料抗菌剂:如天诗蓝盾抗菌剂,专为食品接触设计,不变色、耐高温、耐水洗,适合各种浅色塑料。添加1.5%抗菌剂后,未经水洗和水洗72小时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均>99.9%。
- 抗菌PP塑料杯子:通过添加纳米银抗菌剂或载银磷酸锆抗菌剂,可显著提升杯子的抗菌性能,延长使用寿命,保障消费者健康。
效果评估:
- 抗菌性能:通过抗菌测试验证抗菌剂对目标菌种的抑杀效果,确保抗菌率符合标准要求。
- 安全性:通过急性经口毒性测试、皮肤刺激性测试等,确保抗菌剂对人体无害。
- 稳定性:通过耐热性测试、耐水洗测试等,验证抗菌剂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